联系我们
0591-83909902

在线优秀教学案例第五期课程:商务沟通 发布时间:2023-06-15 10:56:00  
        一、课程简介
      《商务沟通》课程是经管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40学时,2.5学分。内容包括商务沟通概述、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商务礼仪与沟通、求职沟通、以及跨文化沟通等。课程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商务沟通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礼仪,熟练并能创造性地运用沟通策略和技巧,独立分析一个完整的商务沟通与谈判,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相关商务工作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课程创新点:重构教学内容,根据理论知识掌握、沟通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大模块”重塑内容呈现的次序。创建线上交互式学习平台,通过QQ班级群,超星学习通,中国慕课等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实现资源互通融合。整合案例视频库,共计42 个微课堂(5-8分钟/个) ,175个案例视频,让信息技术与“新文科”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了从传统课堂向智慧课堂、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灌输课堂向实践课堂、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的转变,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 课程特色、创新情况
       (一)本案例特色:
        1.理念创新:将高校传统以教师单向知识传播为主的育人理念,转变成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主导,多维度的知识传播,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过程创新:基于“四法、五步、多元评价融合”教学体系,实现产学研多路径发展。开拓了梯级递进的实践教学新思路。
        3.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课前通过超星学习通任务推送,问题驱动,引发思考,新课通过线上资源学习,教师评价目标完成度。课中采用热点案例研讨、师生连线互动,学生视频展示等建立起由课内到课外、由基础到进阶、由进阶到创新、由学校到企业、全方位多维立体化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使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氛围更加贴近。课后通过思维导图总结,归纳记忆,课后习题发布,巩固基础等综合提升学生商务沟通运用技巧。
       (二)教学改革创新点:
建成全过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过程评价,多方位考核能力,根据评价标准,量化能力,评价目标达成度,推动持续改进。学期授课结束,通过超星学习通做课程质量调查,分析学情,寻找问题原因,持续改进。
        三、申请报告
       (一)主要教学问题
       1.教学活动与学习行为无法辩证统一
       在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学生重输入,轻输出,学生的课堂反应完全在教师的主观引导下进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降到最低,只能被动机械地接受教师的安排来完成学习,积极性很差,无法完全摆托“填鸭式教学”的尴尬,课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课后自主学习力差,无法实现教学目标深度渗透,极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也就是“知道”不等于“做到”,“了解”不等于“掌握”。
       2.学科间交融性差
       传统授课将专业知识切割成一个个独立的便于操作的课程单元,而每一门课程则变成了界限清晰、固定封闭、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大大弱化了知识单元之间的固有的学科联系。各专业方向之间的实践教学不能融合贯通与渗透,出现高投入,低效能的现象 。课程教学模式与专业教育缺乏联系,同时学生的沟通基础和认知能力参差不齐,不同专业的后续课程对商务沟通知识需求各有侧重。在大力发展新文科的背景下,无法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无法实现课堂延伸、学科间交叉融合,体现“两性一度”。
        3.内涵建设与特色育人效果不明显
       课程思政不是“课程+思政”,也不是课程“思政化”或者“去知识化”,而是对包括思政课在内的所有课程发挥特色育人功能的新要求。传统教学容易将思政元素进行“说教”、“生切”、“嫁接”等简单化处理,没能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而是就爱国、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进行生硬、机械地空谈,思政部分和专业课仍然泾渭分明。生切指在讲专业课程时,突然切换到思政内容,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嫁接指同一专业的不同专业课教师,均使用同一个案例。虽然教师将思政元素和课程结合了起来,但是学生上多门课后,听到的都是同样的思政案例,很容易产生疲劳。因此,如何围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育人特色,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实现课程与思政育人有机结合,是团队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究的。
      (二)工作思路
        针对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痛点问题,本团队从顶层设计着手,基于“四法、五步、多元评价融合”教学体系,一一对应教学痛点问题,创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持续改进课程建设,并通过智慧教学工具管理课前、课后教学环节,实现课程教学的整体性创新。
      (三)具体举措
       1.打破原有章节的结构,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排列组合,将原本14章的课程根据:理论知识掌握、沟通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大模块”重塑内容呈现的次序。课前通过超星学习通任务推送,问题驱动,引发思考,新课通过线上资源学习,教师评价目标完成度。课中采用热点案例研讨、师生连线互动,学生视频展示等建立起由课内到课外、由基础到进阶、由进阶到创新、由学校到企业、全方位多维立体化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使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氛围更加贴近。课后通过思维导图总结,归纳记忆,课后习题发布,巩固基础等综合提升学生商务沟通运用技巧。如下图:


        2.创建线上交互式学习平台,通过QQ班级群,超星学习通,中国慕课,智慧课堂等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实现资源互通融合。团队整合案例视频库,共计42 个微课堂(5-8分钟/个) ,175个案例视频,并根据热点时事,岗位需求,结合学生能力培养,不断更新视频库,让信息技术与“新文科”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如图1、2)
1 学习通发布的各章节微课堂

2 每章节的视频案例库

       3.“商务沟通+课程思政”结合教学育人,深化特色思政建设
       遵循“立德树人”的原则,深入挖掘课程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课程内容实行模块化教学,将思政元素贯彻教学全部章节,团队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进行系统化、再造性的设计和实践,体现到课程教案、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等各方面之中,实现课程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例如:讲授求职沟通时,培养学生们的诚信意识。诚实守信是做人之本分,品德之源。“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古往今来,中国人民特别注重诚信,很多公司在招聘的过程中,将诚信放于首要位置。在求职过程中,我们应该以诚信立身,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针对自身的业务能力不夸大不吹嘘,实事求是。将思政认知考评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把握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原则。线上各类测试中增加与思政内容有关的客观题,作为定量测试(表1)。线下面授学生在自主探索,互动协作完成任务的同时,实现思政认知。(图3)

3:全部章节思政元素及教学方法

       构建了基于多目标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价值目标)、多方式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形 成性与结果性相结合)、多主体 (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 的评价体系。评价创新,以评为主, 考评结合。(表1)
 
表 1 为课程评价的整体内容构成和比例

      (四)主要成效
       1. 课程满意度,让学生动起来,学习效果全面提升
通过平台问卷调查数据显示,60%的学生认为自己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增强。35%的学生认为商务沟通有效的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同时, 97.2%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
图4:  问卷调查
        2.课程构建丰富,让教师教研水平明显提高起来
        近年来,专业教学软硬件条件全面提质。一是教学硬件方面,探索自建校内酒店,为专业学生参与实习、实践演练提供平台。不仅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与决策能力,也锻炼学生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教学软件方面,以项目带动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显著提升。专业教师教学评价满意度高94.07%(表2),获得校级、省级教师教学竞赛奖项及荣誉称号多项。专业教师取得专业相关职业资格14项,均为双师型教师。从科研方面看,近五年专业教师主持参与校级、省级课题项目23项。通过“外引内培、以赛促教”等培养手段,本课程教师已经成为我校一只能够驾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特色鲜明、教研活跃的教学团队。

 表2    评教满意度情况(2015-2021年)
序号 年度 评教满意度
1 2015-2016学年 92.2%
2 2016-2017学年 93.98%
3 2017-2018学年 93.15%
4 2018-2019学年 94.62%
5 2019-2020学年 96.37%
6        2020-2021学年 97.81%
       
        2.课程实践多,让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起来
        课程实践教学成果颇丰。一是科研方面,实施专业本科“导师制”试点,导师指导在校生发表学术论文8篇,团队教师近五年来指导学生参与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十余项。二是竞赛方面,参与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分别荣获二、三等奖。三是职业资格认证方面,近三年学生参加导游证考试通过率逐年递增,分别为20%、46.15%、54.54%。四是社会实践活动方面,结合校企合作基地,深入用活课堂知识点,让学生在动中学、问中学。本课程目前已完成6轮教学运行,选修学生累计855人。
        (五)实践反思
        本课程经过几年基于“四法、五步、多元评价融合”教学体系的探索和实践,实现了从传统课堂向智慧课堂、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灌输课堂向实践课堂、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的转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导活跃度不高、参与感不强的学生,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改革创新需要进一步提炼、深挖、扩展,以“唤醒-赋能-成长-成才”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